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微故事|第十八期:“两学一做”“最美教育人”优秀共产党员魏映娜

2017-09-26 江北教育党建


因为爱 所以爱


教育微故事|第十八期

前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教我们认字识礼的学校老师,也有为我们指点迷津的工作上的老师。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师徒“传帮带”一直是慈城中心小学发展至今的重要传统之一。它不但培育了一代代扎根于慈小教育的好教师,也促使慈小走出了一批批奋斗于四海八方的好教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慈小,走进魏映娜老师的故事,感受慈小的“传帮带”文化,感受慈小优秀教师的成长故事!

本期人物

△慈城中心小学魏映娜

人物简介

  魏映娜,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现任慈城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从教23年,担任班主任20年。曾获得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市“王宽诚育才奖”、区“十佳师德模范”等称号,所带班级曾获得省“文明雏鹰中队”称号。

  魏映娜


我的教育理念


  用爱播撒希望,以真对待学生。

教育故事

点击收听

因为爱 所以爱


作者/魏映娜

  走廊上,迎来几张青春活力的新面孔,看着他们彬彬有礼地与我问好,恍若间思绪回到二十多年前——那个清朗的九月,十九岁的我,怀揣着满满的激情迈进了慈小的大门,开启了三尺讲台的耕耘。

  工作第一年,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缺乏再加上环境的生疏,一开始我的班主任工作进展得极不顺利,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手忙脚乱。幸运的是我与教育教学经验都非常丰富的董向荣老师结为师徒,师傅的教导仿佛一缕阳光化开了我心中的雾霾。“要蹲下来赏识学生” “对待学生,一定要爱在心里,严在手上。”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应该怎样才能既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亲切的“大姐姐”,又可以做一个让学生积极向上的“严老师”。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我的班级管理渐渐步入正轨。

  在教学上,师傅鼓励我多听课,勤思考,而且她的语文课堂对我无条件开放。那时,我总是一有空就钻进师傅的课堂学习并认真记录。在听课中,我不断汲取师傅的教学经验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上。我的第一堂刻骨铭心的教研课就这样到来了。那节课似乎进行得特别顺利,按照预设的步骤我如“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我打算下课了,可一看时间,竟然离下课还有整整十分钟。这可怎么办?我一下子蒙了!面对课堂上一脸窘迫不知如何是好的我,坐在教室后听课的师傅微笑示意我不要慌,然后她走到讲台前巧妙地帮我解了围。

  课后,师傅和我坐下来一起分析这节课。她给我看了听课记录,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记录中满满一页多的尽是课堂上我的激情澎湃之语,而学生朗读、回答、练习的记录却寥寥无几。我猛然间意识到今天的语文课堂已然成了我自己的讲堂。“课堂是学生的,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是否听懂了,这才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关键。”“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倾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师傅的教导如醍醐灌顶。之后我慢慢地更多关注于怎样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关注让孩子们更多地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堂教研课一篇反思笔记,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反思教研中,在师傅循循善诱的引领中,我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越来越娴熟。

  二十年来,在教学这条成长的路上我很幸运,语文名师许佩君老师,品德学科名师屠亚萍老师等给予我的指引与教诲,慈小这个有爱有干劲的团队的熏陶,促使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使我从一名青涩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教育教学骨干。如今,我亦成为学校年轻老师的师傅。我也像曾经在教育教学路上给予我指导引领的师傅那样,手把手地指导年轻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在他们的备课本上留下圈圈点点,关注他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点评他们的课堂上的得失,为他们的班级管理出谋划策……于是近十年来,我和我的团队留下了那么多温馨的画面:钻研文本,修改细节,字字斟酌,句句揣摩。曾经,夜幕降临,我们还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热烈地探讨;曾经,已近凌晨,我们还在一起做着赛课前的紧张准备,细抠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我们在交流中进步,在碰撞中提高,获得共同成长。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回眸昨日,我心怀感恩,感恩那一段段美丽的师徒相遇。瞩目今朝,师徒切磋、团队研讨依然还是慈小校园里最美丽最鲜活的风景。师徒间的传帮带就像运转不息的齿轮,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动力。花开花落,齿印有痕,你、我都可以是幸福的齿轮!

滑动浏览故事


携手相长•共同提高

  董向荣老师给魏映娜老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见解,前辈的悉心引领,使魏映娜老师快速成长。

  曾获“区骨干教师”、“市语文优秀教研组长”荣誉称号的魏映娜老师在语文教学团队中,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助推年轻教师成长。


慈小特色•结对带教

江北区教育局副局长 熊其军

原慈城中心小学校长(2006.2——2009.4)

  “师徒结对”即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师傅引领和指导徒弟走上专业化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捷而有成效的师训模式。我认为“师徒结对”对以下两个群体的引领和指导更为有效:一是新教师群体,通过结对可以让新教师更快走上规范化的专业道路;二是相对成熟且有较高悟性的教师群体,该群体是未来教学的骨干和专业的引领者。但不管是哪个群体,我以为师徒都必须具备热爱教育和对教育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品质。


毛乖婷

原慈城中心小学校长(1999.8——2006.2)

  “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固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很多,而“师徒结对”无疑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双赢培训模式。当时慈城中心初为人师的徒弟们,如今已成为教学骨干、教学中坚、乃至名师,就得益于它,因为这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模式传承的不仅仅是显性的技能,更有隐性的文化。当然,只有不断充实师徒结对的内涵,才能使这种传承的培训形式历久弥新。


陈尧明

现慈城中心小学校长

  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每个校长梦寐以求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优质师资单向流失比较严重。安心守住农村三尺讲台,在自己平凡岗位上不断绽放光芒的,是学校的宝,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魏映娜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骨干教师,她一直带领着整个团队积极向上。在她的引领下,学校里的年轻教师成长很快,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师徒结对活动不仅有效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对学校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恩师情谊•永记心中

慈城中心小学青年教师李慧



  在慈小,每位新入职老师都能参加“青蓝工程”师徒结队,与优秀者同行。初登三尺讲台,魏老师成为了我的引路人。作为教学师傅,她勤指导、善交流,大到班级管理、课堂节奏,小到教学体态、语言腔调,无一不耐心示范,细心引导。有时坐在隔壁教室,听着魏老师或慷慨激昂,或亲切柔和的话语,不禁停下笔来,智慧的火花在脑海中闪现。这时候,我也是一名乐在其中的学生。 



慈城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冯虹

  初进慈小的时候,师傅陈志梅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无论是语文教学工作还是班务工作,陈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对工作的那份认真的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常常让我在感动之余,获得了很多学习、工作动力,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让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红梅小学教师俞桂芳(曾任教慈城中心小学)



  “师徒结对”是提高教师能力的最有效培养方式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合作、传承、创新。师傅身上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得以传承,在合作中共同成长,从而有所创新。徒弟借助“师徒结对”的良好契机,逐步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



惠贞书院教师王越雅(曾任教慈城中心小学)

  最青春美好的十四载年华在慈小度过,当时有幸拜王燕侠副校长和许佩君校长为师。在她们的悉心指导下,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她们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在她们身上,我学到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迅速成长起来。若干年后,我就成了那个师傅的她,与徒弟之间如师亦友,教学相长。感谢慈小,我心中永远的家!

新城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副校长马海飞(曾任教慈城中心小学)



  二十年前,怀着无限的憧憬,我踏上了那三尺讲台。魏老师,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位师傅。第一次邀请师傅进教室听课的画面,仍记忆犹新。在一次次听课、评课、磨课活动中,师傅亦师亦友,相伴成长。春风化雨解疑惑,不厌其烦说真理。桃李芬芳满天下,依旧坚持不放弃。师徒结对,薪火相传;师徒之情,永恒的温暖,一生的牵绊。



传的是经验,是智慧;

帮的是成长,是成就;

带的是团队,是风气,

……

慈小精神,定会代代传承。


本期朗读者

慈城中心小学副校长陈志梅



  微故事  


一个微故事

传达一种教育(学)理念

亮出一种教育(学)方法

表达一种教育(学)情愫

传递一种教育(学)温度

让我们在微故事中遇见最美的教育



往期回顾


教育微故事|第十七期:“两学一做”“最美教育人”优秀共产党员唐惟匀

教育微故事·教师节特刊 | 第十六期:做您的学生真幸福,一段39年的美丽故事

教育微故事|第十五期:“两学一做”“最美教育人”优秀共产党员周雪珍


Hello,伙伴们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